原标题:融情于法 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打造“少年+家事”审判新模式
12月3日,兰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工作开展情况新闻发布会。记者了解到,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打造“少年+家事”审判新模式,为未成年人撑起“法治保护伞”,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据介绍,2014年1月,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立了独立建制的少年法庭,专门审理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2022年,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将全市婚姻家事纠纷上诉案件归口少年法庭审理,打造了“少年+家事”审判新模式。三年来,全市两级法院共审结婚姻家庭纠纷、赡养纠纷等案件15218件、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107件,其中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婚姻家庭纠纷、赡养纠纷等案件860件、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21件。已审结的860件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中,调解结案246件,调解率达30%,有效维护了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根据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采取针对性较强的审理方式,切实维护未成年被告人合法权益。在未成年被告人刑事案件庭审中推行“圆桌审判”,创造了一种既严肃又宽松的环境,使未成年被告人在缓和的气氛下心平气和地供述和辩解。而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始终保持依法严惩态势。自2014年少年法庭成立以来,坚持“零容忍,严惩处”立场,依法审理故意伤害、性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案件20余起,以高压态势有效震慑违法犯罪行为。
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精准把握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惩罚与保护的平衡点,对确因年幼无知或者一时失足犯罪的,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尽量“教育、感化、挽救”。对主观恶性深、情节恶劣的,依法从严惩处,体现“宽容但不纵容”的精神。同时,妥善把握从严从宽处罚的幅度,做到对未成年被告人与未成年被害人的双向保护。少年法庭审理的一起学生校园暴力犯罪案件中,除积极促使未成年被告人及其亲属对未成年被害人进行经济赔偿外,还启动了司法救助程序。经多方协调,最终为被害人申请到15.5万元司法救助款。
少年法庭始终树牢“人为本、和为贵、家本位”的裁判理念,坚持把矛盾化解、释法答疑和情感修复作为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审判工作主线,构建家事审判“柔性化”、调解工作“常态化”、调解过程“自愿化”、释法答疑“主动化”等四化工作机制,探索形成了“1+2调解模式”。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8年精心打造的“回字型”法庭,以家庭氛围为主色调,以妻子、丈夫、父亲、母亲、儿子、女儿等称谓取代了原告、被告,创设温情调解室、亲子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多功能区域,建立集案件审理、心理咨询、多元调解于一体的柔性服务平台,实现了家事审判“柔性化”。
2023年10月,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挂牌成立了“兰法·守望未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依托工作站,少年法庭将家庭教育融入涉未成年人案件审理中,积极探索并推行“两令两书一卡”帮教工作机制,引导家长发挥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自工作站挂牌成立以来,少年法庭共发出“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500余份,制发“家庭教育指导令”20余份,开展家庭教育指导20余场,签订“家庭教育责任承诺书”40余份。对有特殊困难无法到庭参加家庭教育指导的当事人,采取视频连线方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万山 张 烁